汽车驾驶人的夜视力对安全行车有什么影响?
夜间行人与车辆密度虽然只有白天的1/10,但伤亡事故却占50%以上。夜间行车与白天行车相比,最本质的差异就是视线不良。夜间驾驶的视觉规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:
(1)夜间视力对颜色的感知。夜间视力确定离物体的距离随颜色变化而变化,白色最易发现,黑色发现最晚。视力正常的人,白色物体距车辆82.5米时即可认知,黑色物体则要靠近到42.8米才能确认,认知人时距离则须更近。穿白色衣服者为42.9米,穿黑衣服者是18.8米。夜间会车时,由于晃眼,不容易看清道路上的人和物。
(2)夜间视力对物体高低、大小和明亮的感知。大的物体白天即使在远处也可以确认,但在夜间就难以感知。亮度、对比度大的物体比对比度小的物体容易确认。
(3)夜视力对路面的观察。汽车夜间行驶时,由于车灯直射,路面凸出处显得明亮,凹陷处感到很黑。但在雨天或路面有水时则相反。由于灯光晃动,有时也无法准确判断。
(4)夜间视力与驾驶人年龄有关。年龄越大,夜间视力越差。20~30岁之间的驾驶人的夜间视力最好。夜间视力与车速有关,速度增加,视力下降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